【青島故事】唱好戲 唱"新"戲 他陪島城票友走過17個戲曲元宵
【青島新聞網(wǎng)原創(chuàng)】
記者 丁淑華 徐斌
2月10日,年初十,在市北區(qū)永安大劇院的上下兩層的觀眾席上,坐滿了前來聽戲的票友。如今,“正月聽戲”已經(jīng)成了很多戲迷的過年日常,今年青島京劇院從初五就開始了演出,同樣按照慣例,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青島京劇院將為島城戲迷奉上一出熱鬧的戲曲元宵晚會。
正在后臺扮戲的85后蘇旭是青島京劇院的一名老生演員,也是今年戲曲元宵晚會的主演之一。從7歲離家學京劇,14歲考取入海戲劇學院,到18歲大學畢業(yè)到青島京劇院工作至今,20多年過去,蘇旭對于京劇的熱愛一如既往。
作為年青一代,蘇旭認為既要唱好戲,又要唱“新”戲。他將戲曲表演搬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讓更多外地的戲迷了解青島京劇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今年的元宵晚會上,蘇旭也將換下戲袍,帶來京劇與流行音樂融合的京歌表演,帶來更具喜樂性的演出,為島城戲迷送上元宵戲曲新體驗。
14歲考入上戲 畢業(yè)后在青島扎下京劇根
出生在京劇世家的蘇旭,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近京劇。蘇旭的爺爺奶奶是當?shù)貏F的演員,或許是骨子里流淌的戲曲血液,年幼時剛學會走路,蘇旭就能踩著鼓點,有模有樣地模仿臺上爺爺?shù)囊徽幸皇?,耳濡目染愛上了滿面油彩的京韻人生。
1995年,7歲的蘇旭考進遼寧藝術學校學習京劇表演,憑著一股子對京劇的癡迷,2001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破格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彼時他14歲,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同學。想要成為“角兒”,吃苦是必經(jīng)之路,“三更燈火五更雞”是蘇旭的日常,經(jīng)過在上戲的磨練,他在一次選拔中被青島京劇院時任院長吳平看中,于2004年正式成為京劇院的一員。
京劇行里有一句老話“百學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演”,為推動島城京劇事業(yè)的發(fā)展,青島京劇院開始大膽起用青年人,讓包括蘇旭在內一批年輕演員擔任大戲的主演。
“特別感謝吳平院長,每次登臺,吳院長都會坐在觀眾席上,不厭其煩地給我說戲?!眲側胄袝r,蘇旭在傳統(tǒng)京劇經(jīng)典大戲《龍鳳呈祥》飾演喬玄,伴隨著鑼鼓經(jīng)登場的他曾三次被吳平院長要求重來,“那時候年紀小,重來三次還是不理解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吳院長就上臺,親自演給我看?!?/p>
“上臺的那一刻你就不是蘇旭了,是喬玄?!眳瞧皆洪L的一句教誨讓蘇旭更加深刻地理解京劇表演,從那時起,他不斷在演出中磨練技藝,也在青島扎下了京劇根。
抖音吸引5萬+粉絲 打破京劇“次元壁”
每天上午九點,蘇旭到劇院就開始沏茶吊嗓,壓腿練功,從業(yè)十七載,每天上午練功四件套雷打不動?!熬﹦”硌莸乃墓ξ宸ā钭龃蛭?,手眼身步法,一招一式都是臺下苦功夫練出來的,少練幾天,行內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綻?!碧K旭說。
下午通常要到劇院排練,為演出做準備。近幾年,本地戲迷越來越多地走進戲院,青島京劇院的演出場次也逐年增多。作為劇院的老生演員,蘇旭每年演出近百場,17年間為島城戲迷奉上了千余場演出。演出日晚上6點左右,蘇旭就開始在后臺扮戲,戲服穿好、髯口一戴,便化身《紅燈記》中的李玉和、《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在鑼鼓聲中登臺亮相。
練習-排練-演出的閉環(huán)在2019年年末打破,新冠疫情的暴發(fā)讓劇院演出無法正常開展,蘇旭的表演也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以前在抖音這些短視頻平臺上只是分享一些日常生活,疫情出現(xiàn)后,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開始思考在線上開展戲曲演出,在推廣傳統(tǒng)藝術的同時提振士氣。”果然,步入直播間的蘇旭立刻開啟“圈粉”模式,他的戲曲舞臺也從實體劇場向網(wǎng)絡舞臺延伸。

目前,蘇旭在抖音平臺的賬號“蘇旭京劇老生演員”擁有粉絲5w+,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地戲迷通過抖音認識蘇旭,了解京劇藝術,也將青島京劇表演推上了更廣闊的舞臺。
“京劇+流行樂”為島城票友帶來元宵新體驗
2022年元宵節(jié)是蘇旭陪島城戲迷走過的17個戲曲元宵,蘇旭的愛人也在劇院工作,兩人早已習慣跟票友一起過節(jié)。
為了給戲迷帶來一場豐富與喜樂兼并的元宵戲曲盛宴,年前演員們便開始了緊鑼密鼓地排練。蘇旭說,“今年我們準備了各種‘反串’表演,青衣反串武丑、老生反串花旦、京歌新唱等各種新穎的表現(xiàn)形式,為大家奉上一出熱鬧的戲曲元宵?!?/p>
和探索抖音平臺傳播戲曲文化一樣,“京劇+流行樂”也是蘇旭很喜歡的一種現(xiàn)代化京劇的演出形式,他認為,戲文在時代的淘洗中流傳至今,是唱不衰的,現(xiàn)代化的舞臺表演正是當代京劇表演者對國粹的傳承和發(fā)揚。
“以前剛到劇院的時候,觀眾中老年票友居多,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戲院,甚至有人在演出結束后捧著鮮花到后臺與我們交流、合影,這讓我們更加充滿動力?!碧K旭說,正因為不斷有年輕人的加入,京劇才沒有隨著時代的遷移式微,這其中表演者是一部分,戲迷、票友也是京劇傳承的底氣,在他眼中,元宵佳節(jié)的這一臺京劇盛宴,在團聚之時更閃著傳承與發(fā)揚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