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累計完成過半!“硬核技術”賦能青島地鐵7號線建設提速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7日訊 青島地鐵7號線二期全長約16.9公里,共設站14座,由北段和南段組成。線路主要經過即墨中心區(qū)、李滄西部,實現即墨與城陽、東岸主城區(qū)的快速聯系。截至目前,土建工程累計完成約52%。
其中,中建五局山東公司承建青島地鐵7號線項目2站2區(qū)間及北安停車場出入場線。自進場以來,中建五局山東公司聚焦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領域,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強化技科賦能,努力將其打造成向“新”而行的標桿項目。
因“地”制宜,盾構機完美轉彎
項目北安停車場出入場線盾構區(qū)間雙線始發(fā)均處于半徑300米圓曲線段,是青島地鐵首條以1.5米環(huán)寬管片完成平面曲率半徑300米的小轉彎隧道。施工過程中,盾構機姿態(tài)控制要求高,隧道成型質量控制難。
中建五局山東公司項目團隊精心籌劃,采用割線始發(fā)技術,利用BIM技術提前模擬,研究制定合理的掘進參數,技術上避免盾構機在始發(fā)段出現超限。轉彎過程中,進行實際與模擬數據相對比,通過勤糾-慢糾-緩糾,確保盾構機始終沿設計軸線推進,最終順利通過小轉彎半徑曲線段。
愛拼會贏,玩轉超級“大積木”
營普路站及北安站為裝配式車站,項目將整體結構拆成896塊“大積木”,創(chuàng)新使用“160噸智能龍門吊+分離式整體拼裝臺車”,拼裝工藝創(chuàng)新實施構件拼裝精度“三點控制法”,在保障拼裝安全與精度的同時,有效提高拼裝效率。
其中,營普路站成為青島地鐵三期建設中,首座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的裝配式車站,北安站提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抑塵降噪,亮相“新型神器”
車站圍護結構施工階段,鋼管樁的施工會產生大量的揚塵和噪音。緊扣這一施工中的痛點難點,營普路站發(fā)明了“可移動式隔音屏”,并給樁機加裝吸塵器,有效降低了項目建設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經現場實測,可移動式隔音屏可對聲源設備有效降噪10-15分貝。在相同鉆進速度下,吸塵器開啟時能有效降低揚塵產生率70%,在低鉆速鉆進時,吸塵器可吸收全部揚塵,能在不同工地反復利用。
減碳領跑,鋪設“綠色地暖”
建設過程中,中建五局山東公司項目部秉承“智慧”“綠色”建設理念,在盾構區(qū)間管片中安裝“地源熱泵”管網,后期在地鐵運營過程中,可將地鐵隧道存在的大量廢熱收集,并通過熱泵提升為地面建筑供熱(冷),從而實現“一機雙效”。北安停車場出入場線(左線)成為青島地鐵中首個使用“地源熱泵”能源管片的盾構區(qū)間,將發(fā)揮顯著的經濟性能,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
截至目前,項目累計獲得發(fā)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BIM獎國家級3項、省部級2項,共發(fā)表科技論文4篇,完成國家級QC成果1項、省市級5項。項目先后榮獲業(yè)主方“優(yōu)秀施工單位”“優(yōu)秀組織單位”“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等榮譽30余項,持續(xù)擦亮中建五局山東品牌形象。
向“新”而行,“質”勝未來。中建五局山東公司將繼續(xù)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精心培育新質生產力,奮力開拓地下“新賽道”,為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qū)青島先行區(qū)建設貢獻央企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胡俊雅 王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