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往今來,人們把陶淵明的這句經(jīng)典之言作為人生美好境界的極至。多少人向往的浪漫生活,時下卻讓不少老年人捷足先登了。
已退休的張先生,可謂是極具“長線眼光”。幾年前,他就在青島嶗山的北宅購買了一處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平房。退休后,他和老伴便搬到這里,過起了閑適的農(nóng)家生活。當(dāng)然,他們只在每年的4月到11月住在這里,其他的時間還是住在城里配套設(shè)施齊全的“家”里。
張先生把這套平房稱為“別墅”,為何?從外觀看,這只是套貼著土土的窗花、有著一個大院子、開門見山的普通民房。走進(jìn)去,卻是別有洞天:屋里從電視、電話到冰箱、電腦樣樣齊全;沙發(fā)、席夢思床、土炕一個不少;占了近一堵墻的書櫥更讓房子的品位上了不少檔次。逢到節(jié)假日,小輩們便會從城里帶著吃的、用的,趕來補(bǔ)給、盡孝、度假;平時,好客的張先生夫婦邀老伙伴來這里小聚,一群“老來瘋”湊在一起,像是回到了青春時代。
每天早晨,張先生夫婦到山上“遛彎”,吃過早飯后,他們便找鄉(xiāng)鄰拉呱。然后,張先生則開始整理以前的文稿,間或?qū)扅c(diǎn)東西。老伴則開始“惡補(bǔ)”年輕時沒看過的書。午休后,老兩口便侍弄院子里種的蔬菜。晚上則看看電視,打個“二人夠”。在這里住了一年多,張先生夫婦感覺身心愉快極了。
當(dāng)然,像張先生夫婦這樣過著“神仙”般日子的老年人畢竟還是少數(shù),更多的老人還是通過其他的途徑來實(shí)現(xiàn)這種愿望。比如每年春天通過熟人到農(nóng)村去租套民房住些日子,或是直接住到位于郊區(qū)的養(yǎng)老院里等等。
老年人頤養(yǎng)天年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過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不失為一種新的體驗,您不想嘗試一下嗎?!記者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