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起,中國中小學生團體去日本旅行將不用申請簽證;從9月15日起,日本對中國觀光團的簽證發(fā)放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遼寧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的居民,也可以以集體觀光的形式,通過旅行社申請去日本的簽證!
8月18日,日本駐華大使館領事部部長齋藤法雄在他辦
公室的中國地圖前,一邊逐一指著中國沿海大城市、省份的位置,一邊這樣對筆者說。
早在2000年9月,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3個省市的居民,就已經(jīng)可以以團體旅游的方式,向日本駐華使領館申請簽證。新加了上述5個省市后,中國大陸沿海地區(qū)除了福建省以外,所有城市都可以通過旅行社組團去日本觀光。為此,日本外務省對簽證發(fā)放范圍做出相當大的調(diào)整,讓中國沿海及大城市中的3.7億居民有了去日本旅游的機會。
觀光立國政策向先富起來的中國人開綠燈
傳統(tǒng)意義上,日本是一個去其他國家觀光旅游的大國,每年大概有1600萬日本人出國旅行,但能到日本旅行的外國人只有600萬左右。
據(jù)日本使館領事部給筆者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大陸居民去日本旅游的人數(shù),從2000年9月-12月的1000人,達到今年1月-6月的2.3萬人。日本使館預測,今年去日本旅游的中國居民將達到6萬人。
據(jù)日本方面統(tǒng)計,自2000年日本對中國部分省市開放旅游市場后,在9.5萬名到日本旅游的中國人中,有362人到日本后去向不明,占訪日總?cè)藬?shù)的0.38%。對此,齋藤法雄對筆者說:“0.23%的失蹤率是很正常的。去歐洲旅游的團隊中也有失蹤的,比率也在這個范圍內(nèi)!
但是這一現(xiàn)象也給日本的保守媒體,如《產(chǎn)經(jīng)新聞》等帶來了說詞,他們借機把日本治安環(huán)境的惡化,一古腦都推到了外國人身上。大量的中國人去日本旅游、務商,為日本的經(jīng)濟復蘇發(fā)揮了力量的事情,在《產(chǎn)經(jīng)新聞》的報道中很少看到,但對極少數(shù)中國人在日本的不法行為,他們卻事無巨細,詳細報道。在8月17日的社論中他們就強調(diào):“令人憂慮的是,以中國人為中心的來日外國人犯罪在增加。”把污水直接潑到了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身上。8月18日的該報還以非常大的篇幅,報道了中國人在日本犯罪的實例。除了這家特別右的報紙外,我們還可以從保守的《讀賣新聞》等日本大報上,讀到類似的報道。
盡管日本媒體對中國人非常不友善,但日本政府在執(zhí)行其觀光立國政策時,還是對先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開放了旅游市場。
日本政府于2003年1月制定了一個觀光立國的政策,希望通過這個政策促進日本的觀光事業(yè),讓到日本訪問的人在2010年比現(xiàn)在翻一番,達到1000萬人。
新政策制定后,日本開始在國外大做廣告。據(jù)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際觀光振興機構發(fā)表的數(shù)字表明,2003年,日本在國外媒體上介紹的日本觀光方面的宣傳程度,如果換算成廣告金額的話,達到45.7億日元。
同時,為了防止出現(xiàn)少數(shù)訪日人員莫名失蹤的情況,日本政府對本國指定的旅游企業(yè)有一套管理制度。問題出在哪家就消哪家的分,被消分的旅行社,有可能暫時被叫停業(yè)務,問題嚴重的還可能被吊銷其營業(yè)資格。對向日本派送旅游團的中國旅行社,日本也采取了消分政策,如果派出的中國旅行團內(nèi)有人失蹤,該旅行社就有可能被消分,丟一人消一分,丟5分停辦申請1個月,丟10分停1年。
日本旅行社悄悄搶灘中國市場
日本政府對中國5個省市放開旅游限制后,日本的旅游企事業(yè)單位立即全面運作,爭取優(yōu)良的旅游客戶。
8月底,日本長崎縣觀光聯(lián)盟將邀請中國部分省市的旅游公司負責人去體驗旅游。長崎有綜合性觀光娛樂設施hu is tenb o
sch、溫泉及眾多的名勝古跡。同屬于日本九州地區(qū)的鹿兒島縣、宮崎縣、熊本縣則共同策劃了對中國的宣傳活動。8月18日,日本的國際觀光振興機構在上海加設了一個辦事處,之前它只在北京有一個事務所。
明年3月-5月,日本愛知縣將召開世界博覽會,吸引中國游客去看博覽會成為愛知縣的一項重要工作。齋藤法雄說:“我們對持有博覽會門票的中國居民,在簽證上將給予一定程度的照顧。”據(jù)悉,今年9月,江蘇省將派出一個旅游交流團去愛知縣踩點。
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JTB駐北京事務所所長山村哲男對筆者說:“7月底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旅游博覽會、8月大連的遼寧東亞國際觀光博覽會,我們都非常重視。”不僅參會,JTB還在北京、大連與中國旅行社及旅游行政官員廣泛交流,互相交換雙方的旅游信息。
自歐洲二十多個國家捷足先登對中國開放旅游市場后,不甘人后的日本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因此,吸引中國居民去日本旅游,已經(jīng)成為日本駐華旅游公司的一個新工作。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特約編輯:袁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