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古萊氏家族》的海報
阿拉伯公司開發(fā)新游戲對抗西方
在美國人研發(fā)的電腦游戲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一群阿拉伯恐怖
分子鬼鬼祟祟地企圖炸掉美國某標志建筑物,美國特工英勇應戰(zhàn),使用各式先進武器,最終將敵人殲滅。這樣的游戲在全球游戲迷中流行,也包括阿拉伯世界。不少阿拉伯人發(fā)出疑問:為什么我們在游戲中不是壞人就是笨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阿拉伯的一些游戲公司開始研發(fā)以穆斯林為主人公的電腦游戲,壞人和笨蛋則由西方人來扮演,一場“文明的沖突”似乎正從現(xiàn)實走向虛擬世界。
《古萊氏家族》展示昔日輝煌
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新開張的免稅區(qū)里,軟件研發(fā)商“思想媒體”正在開發(fā)一款名為《古萊氏家族》的新游戲,試圖以此重塑伊斯蘭文化。
這款游戲將在9月份推出,講的是伊斯蘭創(chuàng)立后100年間的歷史故事。游戲中的人物有貝都因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羅馬人!肮湃R氏”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者穆罕默德所在家族的名字,有“神圣家族”之稱,游戲以此為名,不難看出開發(fā)商的用意。
游戲充分展示了伊斯蘭在創(chuàng)立初期所經歷的輝煌。玩家可以選擇指揮上述4個民族軍隊的任何一支,或者充當主角——阿拉伯常勝將軍哈立德·瓦利德。玩家也可把自己當成貝都因德高望重的謝赫(長老),擔任保護商隊、水源、釋放奴隸等任務。游戲中,羅馬軍隊和當時信奉異教的波斯人屢戰(zhàn)屢敗。
“思想媒體”希望《古萊氏家族》能糾正人們對伊斯蘭的不好印象,緩和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在年輕人中激發(fā)自豪感。公司執(zhí)行總裁拉德旺·卡斯米亞說:“《古萊氏家族》將幫助西方更好地了解生活在東方的人們……我們想向他們展示,伊斯蘭文明是實實在在的文明,甚至幾乎是神圣的文明。游戲對穆斯林來說是一個課程!
《包圍》講述民族悲情
“思想媒體”此前已經推出了兩款游戲,都是有關巴勒斯坦的。如去年推出的《包圍》,取材于1994年2月25日發(fā)生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倫的慘案。當時,一個名叫戈德斯坦的猶太極端分子闖入城內的易卜拉欣清真寺,開槍打死了近30名巴勒斯坦人。
在這個游戲的第一幕里,戈德斯坦闖進清真寺開始射擊。兩個穆斯林奮起反抗,一個與戈德斯坦搏斗,奪過他的武器,轉而向以色列士兵開槍;另一個手持彈弓,幫助被以軍阻止的救護車趕到清真寺。
卡斯米亞說,這款游戲給了年輕的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一個感受自己是好人的機會,游戲將在中東地區(qū)的孩子中激發(fā)起自尊心。他說:“市場上大多數游戲都是反阿拉伯和伊斯蘭的,阿拉伯人玩的游戲事實上攻擊了他們自身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這些阿拉伯玩家感到慚愧,他們表面看上去不在乎,其實內心是很在乎的!
技術不先進,玩家不買賬
兩款游戲出版商的經理哈桑·薩利姆說:“人們都說只有傳統(tǒng)才能幫助一個民族。但我們相信,阿拉伯民族需要一個新的景象、新的人民、新的血液,去研究、閱讀和思考伊斯蘭教。我們相信這一點,不相信只讀古書和迷信過去的那種做法。”他顯然是想借游戲這種方式來恢復阿拉伯人的民族自豪感。
這當然是個好想法,但做起來非常困難。首先,開發(fā)《包圍》和《古萊氏家族》兩款游戲耗資10萬美元。游戲售價10美元,但中東地區(qū)版權法觀念淡薄,廉價的盜版貨很多,人們根本不愿花10美元買一款游戲。這大大限制了公司的獲利。不管目的多么崇高,任何文化產業(yè)都是需要資金運轉的,如果這種情形不改變,中東游戲開發(fā)商的這一舉措將很難持續(xù)下去。
另外,對于玩家來說,游戲的娛樂性始終是第一位的。26歲的玩家穆罕默德·哈姆扎說,他買了《包圍》游戲,但沒有玩,玩的只是《戰(zhàn)機世界》等其他游戲,因為《包圍》的結構不能使人信服,技術也不夠先進。他說:“我們想在游戲中加進阿拉伯人,展示我們擁有偉大的文明、我們尊重他人、我們不是挑釁者。不過,真要喜歡《包圍》這樣的游戲卻很難。2005年發(fā)行的游戲,還沒有人家1995年的那套東西好,這哪成?他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政治和宗教方面,卻沒有關注游戲的技術層面!笨磥,想讓阿拉伯的游戲玩家喜歡這些游戲,開發(fā)商們還面臨很大困難。
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