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樂學院通俗音樂學院的宣傳墻,上面有就讀于該院的選秀明星。本報記者 王鑫昕攝 “大學期間我只聽過李湘的兩次講座” 今年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專業(yè)的付婕(化名)至今記得,大一那年,全系學生參加了著名主持人李湘的一次講座,講座結(jié)束后,學院領導在臺上神秘地說:接下來,我們要給李湘老師一個驚喜…… 隨后,學院領導拿出一本聘書,說:我們決定聘請李 “李湘非常驚訝,隨后很謙遜地接過了聘書?!备舵歼@樣回憶當時臺上主人公的舉止表情。 直到付婕大學畢業(yè),客座教授李湘的課她總共只上過兩次。以客座教授的標準來看,付婕覺得李湘來得太少,“兩次簡單的講座,對我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幾乎沒有什么幫助”?!霸詾樗闪丝妥淌谝院髸?jīng)常來學校給我們上課,現(xiàn)在看來事實跟我的期待還是有落差的。” 以前,付婕并不喜歡李湘,因為“她主持節(jié)目時的港臺腔讓人覺得很做作”。 但大一那年聽過李湘的講座之后,付婕喜歡上了這位著名主持人?!八拖翊蠼憬阋粯觼砀覀兘涣?,很真誠地講她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講到傷心處還掉了眼淚?!?/p> 有了這次近距離接觸以后,很多同學對李湘充滿好感。付婕回憶,那次講座在學校的劇場舉行,能容納1000多人的劇場坐滿了人,除了大四在外實習的同學,播音主持專業(yè)大一到大三的學生都參加了。 有一次,付婕的中學老師在電話里跟她打聽:“李湘是你們學校的客座教授?”這讓付婕覺得,請名人來當客座教授還是有作用的,能提高學校的名氣。 對于付婕講述的細節(jié),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院長羅共和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但他表示,聘請李湘為客座教授,是與李湘溝通后作出的決定,算不上“驚喜”。 李湘的助手劉小姐表示,學校與李湘溝通的時候,李湘曾經(jīng)猶豫過,認為自己資歷不夠,因為主持界還有更資深的前輩。不過她最終還是答應了學校的請求。 羅共和說:“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的定位是,不僅要培養(yǎng)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還要培養(yǎng)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強調(diào)綜藝節(jié)目人才的培養(yǎng)是本校與其他同類院校在定位上的差異。李湘是娛樂界主持界的先鋒,我們聘請她為客座教授,看中的是她在業(yè)界的成功,是把她作為好的榜樣引進來的?!?/p> 羅共和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雙方商量好的方案是,每學年上1~2次課,先講一堂大課,即課堂人數(shù)較多的公開課,再挑選一批優(yōu)秀學生小范圍輔導。 不過,劉小姐說,去年李湘因為生孩子,就沒有去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上課,今年孩子還小,目前還沒有去學校上課的安排。 2007年3月,李湘第二次來到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講課。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因為飛機晚點,原定的上課時間被迫推遲,許多學生等了兩個小時。 羅共和對李湘的表現(xiàn)表示滿意。他說,李湘在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設立了獎學金,每年拿出3~5萬元用于獎勵優(yōu)秀學子。“這是很多客座教授做不到的?!?/p> 他還透露,李湘受聘擔任客座教授,公開拒絕從學校拿課時費?!皩W校的課時費標準是大課100元,小課50元。李湘開玩笑說,你給我的課時費不如我主持一場節(jié)目的收入?!?/p> 都知道是走過場 同在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學,也有一位名氣很大的客座教授——周星馳。 2004年12月5日,周星馳在成都受聘為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并參加了“周星馳優(yōu)秀電影作品美學賞析”活動。據(jù)西南民族大學新聞網(wǎng)報道,在近兩個小時的交流活動中,現(xiàn)場氣氛始終活躍熱烈,周星馳先生就“電影美學的價值體現(xiàn)”、“對電影、對人生的感悟”等問題現(xiàn)場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 周星馳此行讓學校名氣大增。在這篇點擊量超過5390次的校園網(wǎng)新聞的最后一段,作者羅列了報道此活動的近30家媒體的名稱,并寫道:“隨著活動的日漸升溫和成功舉辦,‘西南民族大學’頻頻亮相于省內(nèi)外和港臺地區(qū)各媒體,社會知名度得到極大提高。” 2004年正在西南民族大學讀預科的王波(化名)回憶起周星馳受聘客座教授的儀式現(xiàn)場,“就跟頒獎典禮一樣”。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當主持人問道“聘期是多長”時,臺下的學生學著周星馳在電影《大話西游》里的臺詞,齊聲高喊:一萬年! 然而,此后一直到2009年大學畢業(yè),王波再沒見過周星馳來學校?!岸鄶?shù)人也都知道這是走過場而已,所以大家也沒在意他來不來?!?/p> 高校一般不會把退出機制明文寫出 據(jù)京華時報報道,2004年12月14日,周星馳又在北京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一份名為《中國人民大學關(guān)于外聘兼職教授的若干規(guī)定(修訂)》的文件中看到,兼職教授的受聘條件包括: (一)原則上受聘者必須具有受聘學科教授的學術(shù)水平,并在受聘學科學術(shù)領域內(nèi)有一定的學術(shù)影響力和較高的學術(shù)造詣。 (二)若無相應專業(yè)(技術(shù))職稱,但確有社會公認的某學科研究成果,有長期的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有相當于教授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學術(shù)水平者,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聘請為我校兼職教授。 而關(guān)于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的退出機制,很多高校并沒有明確。 如果明星未能履行教授職責,或因負面消息過多不適合教書育人,怎么辦?羅共和表示,李湘的客座教授任期是5年?!皩τ诳妥淌?,高校一般都不會把退出機制明文寫出來。出了問題,實在不適合當客座教授了,那就到時候再提(解聘)吧。” “大學需要的不是大腕,而是大師” 選秀明星當上副教授的新聞很快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質(zhì)疑的聲浪蓋過了支持的聲音。記者看到,在騰訊網(wǎng)轉(zhuǎn)載的一篇報道文后,在互動欄目“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中,有590人選擇了“搞笑”,41人選擇了“無聊”,36人選擇了“憤怒”,24人選擇了“高興”。呼倫貝爾市的一位網(wǎng)友留言感嘆:現(xiàn)在的教授也沒標準了,悲哀啊! 網(wǎng)友“落雪是花”在博客中寫道:將明星請進校園,媒體自然也就會聚焦過來,這種無形的廣告作用對于學校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情,反正以前我對四川音樂學院是沒什么印象,現(xiàn)在起碼我知道這個學校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四川音樂學院校園隨機走訪了一些學生。兩名大一女生正看著一場校園音樂會海報,被問及對譚、王二人擔任副教授的看法,兩位女生抿嘴一笑:那都是來掛個名的吧。 鋼琴系一位年輕女教師則認為“很正常”。“人家臺風那么好,來上課對同學們挺好的。對明星自己也有好處啊,在藝人的身份之外,還能在學術(shù)界有個名頭?!?/p> 幾年前,郎朗受聘成為四川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時,這位女教師還是四川音樂學院的學生。盡管后來她再沒見過朗朗來上課,但她依舊認為,“郎朗能成為自己學校的客座教授,覺得好榮幸”。 有網(wǎng)友曾在百度貼吧“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吧”發(fā)帖,表達對“李湘擔任客座教授”的看法。 網(wǎng)友“滄海一粟”說:經(jīng)驗不是做一個教授的先決條件。一個教授,首先要對該門課有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的認識,而李湘在這方面無疑缺乏得很,要說經(jīng)驗,農(nóng)民比任何人種地的經(jīng)驗都豐富的多,可并沒見哪個農(nóng)業(yè)大學聘請農(nóng)民伯伯來當客座教授。名人效應而已,用不著解釋。 另一位網(wǎng)友說:不能因為一個人是名人,就來個一俊遮百丑。讓其破格上大學、破格上研究生、破格拿博士學位、破格當教授,這種現(xiàn)象是一種腐敗,是一種文化腐敗,是急功近利、浮躁社會帶來的一種不正常現(xiàn)象。凡事應該有個標準,這個標準應該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應因為有的人名聲顯赫就給予其所有的光環(huán)。一個學者用半生的拼搏才能獲得的甚至有些還無法獲得的職稱頭銜,就這么簡單地讓名人拿到,這不是對文化的褻瀆是什么?不是文化的悲哀是什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某高校邀請某知名教授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或顧問教授,這位教授問道:我“顧問”什么?“兼職”什么?問得校方領導一頭霧水。 高校為什么熱衷于聘請明星當教授?熊丙奇分析:“事實上,有的高校聘名人當教授,不過是名聲上的需要。這些高校的動機很明顯,請院士,無非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請官員,無非是為了建立好的外部關(guān)系;請明星,自然是為了炒作學校形象。” “聘請明星當教授,有的是在飯桌這樣的社交場合談妥的?!毙鼙嬲f,這些行為往往沒有經(jīng)過學校學術(shù)委員會等學術(shù)機構(gòu)的討論和批準,而是由行政領導決定的。如此隨意地聘請明星當教授,對教學、科研往往沒有實質(zhì)效果。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風副教授,則把某些大學聘請明星當教授看作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按髮W的競爭比的是學術(shù)水平,比的是學生培養(yǎng)質(zhì)量,比的是對社會的貢獻,有的大學想靠名氣來擴大學校知名度,不符合大學精神?!?/p> 她還指出,高校雖然有自主聘用教授的權(quán)利,但不應該憑某個特長就聘一個人為教授,教師法規(guī)定當教師是要一定的資格的,博士入校還要經(jīng)過教師培訓呢。明星來當教授,能不能保證教學時間和質(zhì)量,還有待商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胡光偉教授,則對部分高校聘請明星當教授的行為進行了抨擊:“如果明星達不到教授的水平,高校卻真給評了個教授,那這所大學就太庸俗了?!?/p> “何必要加個‘名譽’、‘客座’的定語呢?老百姓不懂那一套,只知道你是教授?!焙鈧ブ赋觯咝嶂杂谡埫餍钱敗敖淌凇?,體現(xiàn)了一些大學文化的庸俗,是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惡果。高校聘請明星當“教授”,雙方各有所得:高校無非為了擴大知名度,有利于招生等工作,明星也在名利之外,收獲了一頂學術(shù)的頭銜。 “事實上,大學需要的不是大腕,而是大師。”胡光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