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海洋領域高端會議頻頻在青舉辦,給青島帶來了什么?
一系列海洋領域高端會議頻頻在青舉辦,讓世界目光持續(xù)聚焦青島
接二連三的海洋大會,給青島帶來了什么?
9月18日,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會舉行;9月25日,2023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舉行;9月27日,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舉行。近期,國際性海洋大會接連在青島召開,讓青島“活力海洋之都”的標簽愈加鮮明。
青島是我國著名的海洋科技城,眾多海洋領域高端會議選擇在青島舉行:世界海洋科技大會自2019年以來舉辦地均在青島;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已在青島舉行三屆;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落戶青島,并在青舉行國際啟動大會……一系列國際性海洋大會的召開,讓世界目光持續(xù)聚焦青島,而這給青島以及我國帶來了什么?
一個舞臺:分享前沿海洋科技
在國際性的海洋會議上,國內外海洋領域頂尖專家相聚一堂開展探討交流,實質上打造了一個展示、互鑒前沿海洋科技的舞臺。
海洋觀測與探測是認識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經濟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和權益維護的基礎。在2023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上,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相關負責人就“海洋觀測與防災減災”主題分享各國做法,讓青島以及我國有了對標、追趕的方向。
“經多年布局,我國已初步建立五大近海業(yè)務化觀測網,覆蓋我國從渤海、黃海、東海到南海(近岸)的中國海區(qū)域,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二?!敝袊こ淘涸菏俊液Q蟊O(jiān)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研究員王軍成說,“不過,我國與處于第一位的發(fā)達國家的業(yè)務化觀測網還有一定差距。未來將瞄準國際海洋領域最前沿,不斷推動我國近海業(yè)務化觀測網提質升級?!?/p>
不僅是海洋觀探測領域,在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會、2023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上,國內外嘉賓圍繞海洋新材料、海洋醫(yī)藥、藍色碳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熱門領域,發(fā)表主旨報告,開展研討交流。以會為媒,不同國家分享著前沿海洋科技成果,并在相互交流與碰撞下,影響和描繪著未來海洋發(fā)展的新圖景。
“借助大會,我們在海洋科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一些核心進展,比如說發(fā)布的浪致混合原創(chuàng)性理論,將海洋模擬與預報誤差減少了80%以上,使得我國在海洋和氣候預測領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痹诼摵蠂昂Q笫辍焙Q笈c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上,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主任、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歐洲科學院院士喬方利表示。
一個平臺:深化海洋交流合作
在國際性的海洋會議上,互鑒前沿海洋科技成果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它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借助大會這個平臺,不斷深化海洋交流合作。
在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上,有8個項目現場簽約,推動青島綠色低碳發(fā)展和海洋經濟、海洋產業(yè)突破。項目簽約是海洋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式。據青島市科協統計,自2019年舉辦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以來,青島不斷聚集海洋人才、學術、產業(yè)資源,加強國際海洋科技領域交流,每屆大會都會吸引大約3個國際組織、10余個國家的專家參會,目前已有近40項合作項目通過大會落地青島。
當然,很多合作并不是在會議現場就可以立刻達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是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上名副其實的“老面孔”。今年,他不僅牽頭發(fā)起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分論壇“2023國際海洋腐蝕防護產業(yè)大會”,分享團隊在海洋防腐蝕領域的成果,而且繼續(xù)開展線下海洋腐蝕成果展覽,矢志不渝尋找成果轉化“良緣”。得益于多年參加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活動并“奔走呼吁”,近年來,他們團隊研發(fā)的海洋防腐技術日益受到關注,已在上百項重大海洋基礎設施中進行應用,在國際上形成核心競爭力。
“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已經舉辦過兩屆,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在2023年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上,嶗山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拋出了這個問題,他回答說,“至少有這么幾件標志性的成果:我們與澳大利亞共建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為南大洋與南極研究搭建了全球性合作基地;我們與美國共建國際高分辨率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面向全球發(fā)布共享最高分辨率的地球氣候系統模擬大數據;我們還推動了第四屆世界海洋觀測大會‘落地’青島,這將是海洋觀測領域世界頂級盛會首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辦?!?/p>
以會聚力,國家間、地區(qū)間海洋交流合作日益頻繁,推動著青島海洋產業(yè)變革,展示著中國海洋界的力量與風采。
一個機遇:攜手應對全球挑戰(zhàn)
同一個地球,同一片海洋。當前,氣候變暖引起的強對流天氣頻發(fā)、海平面上升等成為全球性挑戰(zhàn),僅憑單個國家力量無法解決世界性問題,必須開展聯合攻關,攜手應對這些挑戰(zhàn)。諸多國際性海洋會議的舉行,為此提供了機遇。
以世界海洋觀測大會為例,這是國際海洋科學界共同組織發(fā)起、每十年一次的系列會議,是引領全球海洋觀測領域發(fā)展的高水平大會。自1999年開始,世界海洋觀測大會已在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國舉辦了三屆,推動了全球Argo浮標、印度洋觀測系統、南大洋觀測系統等計劃的實施,深刻影響了全球海洋觀測布局發(fā)展,并以其數據支撐提升了海洋預報水平。
“2029年,第四屆世界海洋觀測大會將在青島舉行,這意味著中國將在世界海洋觀測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睄魃綄嶒炇抑魅沃砼丝撕裾f。就在2023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上,第四屆世界海洋觀測大會啟動儀式同步舉辦,嶗山實驗室牽頭相關籌備工作,為2029年的大會舉辦以及此后十年全球海洋觀測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好規(guī)劃,力爭推動世界海洋觀測取得革命性進展。
當然,業(yè)內人士深知,觀測成本是阻礙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發(fā)展的一個核心因素。在此背景下,在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準并推薦發(fā)布了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海洋浮標(GNSS浮標)。
“GNSS浮標具備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型優(yōu)勢,將在‘海洋十年’框架下積極在全球推廣應用,有望實現海洋觀測的第四次革命?!眴谭嚼硎?,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的應用,該裝備將成為2029年在青島舉辦的第四屆世界海洋觀測大會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推廣應用,提升海洋與氣候的預測預報水平。
在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上,亞太經合組織區(qū)域海洋微塑料污染與控制政策研討會、“金磚國家海洋預測模式的改進與示范應用”國際合作項目第一次線下會議等平行論壇召開,參與全球海洋治理,青島、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拔覅⒓雍M夤ぷ魇窃?0世紀60年代。那時候,海洋領域幾乎聽不到‘中國聲音’。但現在,中國海洋事業(yè)突飛猛進,比如青島研發(fā)的GNSS浮標將在全球推廣,這意味著我們在一些海洋領域開始起帶頭作用?!泵绹こ淘涸菏?、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黃鍔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他期待“在海洋領域,中國能再次取得突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