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05款本田元素外觀
![]() 圖為05款本田元素外觀
|
“方”與“圓”是不形狀的兩種圖形,本田元素由表及里將它們?nèi)跒橐惑w;“方”與“圓”是束縛與自由的對立,本田元素背道而馳,寧取其一;“方”與“圓”是永不搭調(diào)的兩種事物,本田元素任其存在……
本田元素(EIement)是一款概念型的家用SUV,兩年前在美國研發(fā)并生產(chǎn),此次我們試駕的是最新的05款車型。
每一款車都有自己的目標客戶,元素尤為明確,它的目標客戶就是20—30歲之間,時尚、好動的年輕男性。在美國,20多歲正是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擁有自己第一輛車的時候,所以元素的銷售前景相當樂觀。根據(jù)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元素的設計目標是“車輪上的公寓”。美國工程師Art
St.Cry先生對元素是這樣評價的:“這是一個可以移動的房屋,在它的后排座椅處可以放下一個27英寸的電視,一個書架和一個凳子,這對于上學的學生和來回于公寓之間的人們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元素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有如此寬敞的空間,主要原因是去掉了傳統(tǒng)的“B”柱。不過對于如此前衛(wèi)的車型,美國本田執(zhí)行副主席Thomas
G.Elliott還是表示了擔心:“其實像元素這樣的車型是有一點冒險的!
日本的內(nèi)在技術和美國的外形設計,以及為了自由空間去掉了B柱等因素,注定了元素是一款充滿矛盾并值得關注的車型。
“方”“圓”互補
外觀和內(nèi)部的造型多用方形與圓形搭配。方頭方腦肯定不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但這就是美國車的特點:棱角分明,個性十足。不過,元素并不是純正的美國車,所以棱角之中多少帶有東方的柔和。元素的前保險杠寬大厚實,給人一種安全感。前臉與保險杠采用同一顏色,融為一體,使整個頭部沉穩(wěn)厚重。兩個圓圓的霧燈嵌在保險杠中,為車頭又增添了一份柔和。前大燈組內(nèi)圓外方,既與方車頭相互呼應又不失時尚氣息。車尾同樣采用方方正正的設計,不過層次感很強:后窗與側(cè)窗玻璃連成一體,形成第一層;車身側(cè)板與上掀后車門采用相同顏色,形成第二層;后翼子板與下翻后車門顏色相同,形成第三層。包角式尾燈組,在車尾起到了調(diào)節(jié)作用,使棱角與層次之中摻入了一絲柔和。整車的色彩搭配協(xié)調(diào),錯落交織中給人一種嶄新的面孔。我們的試駕車,以藍色為主色調(diào),自發(fā)動機蓋開始,藍色經(jīng)由車門一直延伸到車尾,寬窄搭配錯落有致;以灰色作為底盤以及裙邊的顏色,顯示出車身的沉穩(wěn)扎實,將車頂?shù)膬筛v梁涂成灰色,與車身裙邊的顏色相呼應。
坐進駕駛艙內(nèi),立刻感覺好像被圓形包圍。轉(zhuǎn)向盤后面?zhèn)鹘y(tǒng)的整體式儀表板已經(jīng)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個獨立的圓形儀表,給視覺帶來很大沖擊。在轉(zhuǎn)向盤的下方以及副駕駛座的前方是見棱見角粗壯的儲物格,方方正正的造型與圓形儀表形成強烈的呼應。另外,中控臺上的操控按鈕以及空調(diào)出風口等處,同樣都設計成圓形與方形呼應的形式。
總的看來,元素在外形上主要以方方正正為主,圓形為輔;而在內(nèi)飾方面,主要以圓形為主,方形為輔。
![]()
圖為05款本田元素中控臺
![]()
圖為05款本田元素發(fā)動機
棄“方”取“圓”
安全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對普通轎車以及SUV等車型而言,B柱是車身承載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車輛發(fā)生嚴重事故(特別是側(cè)碰)時,對保證乘員艙的完整性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對于兩排座椅的乘用車來說,B柱將前后排座椅分成兩部分,不僅占用空間,而且為乘員上下車帶來諸多不便。元素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間,去掉了B柱,因此受到了人們對其安全性的置疑。不過,元素最大程度彌補了安全的缺陷。在承載框架的設計上,將C柱前移,并增強了A柱、C柱的承載能力。另外,后排車門經(jīng)過特殊設計,十分粗壯的車門豎框具有很強的抗變形能力,在車輛發(fā)生側(cè)碰時,能夠很好地保護車內(nèi)乘員的安全。
自由寬敞的靈動空間,是元素所有付出得到的回報。元素采用4個獨立座椅設計,座椅之間的組合變換層出不窮,由于取消了B柱,車內(nèi)與車外完全相通,座椅的變換就顯得更加直接。拉開車門,兩排座椅會完全暴露在外邊,無論前排還是后排乘員,都擁有寬敞的自由空間。將前排座椅靠背摘掉頭枕后放倒,能夠與后排座椅連成一體,形成一張舒適的大床,而且后排座椅的靠背也可以完全放倒。后排的兩個獨立座椅可以收折起來,分立在車箱的兩側(cè),這樣整個車箱就形成了一個寬敞的載物空間,并排放兩輛自行車綽綽有余。后背門采用兩體式設計,非常適用,既最大程度避免了在狹小空間無法掀開后門的尷尬,又使載物空間靈活多變。
由于沒有B柱,前門是疊壓在后門上的,在外表上后門并沒有單獨的門把手,要想打開后門就必須先打開前門,然后拉動穩(wěn)藏在門框內(nèi)的把手。由于這種特殊的設計,后排乘員想要主動地上下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來元素的車主不想做紳士也不行了,如果后排有乘客上下車,車主必須躬身而為。元素還有一處比較新穎的設計,那就是天窗。一般車子的天窗都會布置在前排座椅的上方,不知為什么,元素將天窗放到了后面,這樣就不怕操作困難嗎?不過,如果真的將座椅變成“床”后,躺在這張大“床”上,天窗的位置倒是很合適,看來,元素對后部的靈動空間十分自信,并盡可能為其創(chuàng)造優(yōu)越條件。
“方”“圓”共存
平順的操控性能令元素顯得表里不一。與有棱有角的彪悍外形相比,元素動力性能顯得弱了一些。元素搭載的是一臺直列4缸i-VTEC發(fā)動機,排量為2.4L,按說排量并不算低,作為普通家用動力足夠,只不過與外形相比顯得平淡了一些,讓人總感覺美中不足,如果能夠搭載V6或是V8發(fā)動機會更加協(xié)調(diào)一些。與發(fā)動機搭配的是一款4擋自動變速器,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由此也可以看出元素并不提倡激情駕駛。
“滑行的感覺”,是我們幾個人試駕完元素的共同感受。元素在行駛中的平穩(wěn)性,令我們都感到有一些意外,油門的踩、放對車速的突然影響不是很明顯:中速行駛時放開油門,車速不會明顯降低,給人一種很流暢的滑行感;突然踩油門,發(fā)動機的動力不會瞬時爆發(fā),車速的提升較平穩(wěn),沒有強烈的推背感。由于車身較高,元素在高速過彎時,總叫人心里不夠踏實,總要下意識地踩一腳剎車,然后再加速出彎。215的輪胎以及16英寸輪轂也略嫌單薄,如果選擇235以上的輪胎和17英寸輪轂,不僅會與整車彪悍的外形很好地搭配,在性能上也會得到一定提高。
元素絕對是一款個性化十足的車型,想要大眾化流行不太可能,只能成為思想前衛(wèi)的年輕家庭的一級寵物。
文/圖 景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