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wǎng)8月27日訊(見習記者 丁淑華)“師傅,去山科坐隧道幾???”“坐隧道1,今天趕上周五車到這就上不去了,你要不去上一站市立醫(yī)院那等車?!闭f著,他給乘客指路去乘坐2路車到市立醫(yī)院站換乘。
這位被乘客喚作“師傅”的公交志愿者陳澤遠是一名“00后”,今年十六歲,在蘭山路火車站志愿疏通車輛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他手里拿著喇叭,斜挎著一個小包,臉被曬得黝黑,看上去不像一名剛中考結束的中學生。
這個“青黃相接”的樞紐站從這頭到那頭不過五十米,小澤一天最多走過三萬步。志愿疏導交通,聽起來也不是多么轟轟烈烈的事,但有一些人的旅途因此更加通暢。
志愿者證、零錢隨身帶 有情況就“出手”
“這個證件我走到哪都會帶著,不只是在蘭山路火車站這?!毙赡贸鏊闹驹刚咦C,像是在展示一枚勛章一樣。
“有次和同學出去玩,路過機關西部辦公中心時,看到車站站了好多人,司機說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剛結束?!彼屯瑢W打了招呼,從包里翻出志愿者證掛在脖子上就提前下了車。
小澤總結自己這是“愛管閑事”,他看不得大家一股腦地擠在車門邊上卻上不了車。
平時在火車站附近時,外地游客、老年乘客比較多,小澤身上的零錢就派上了大用場。好幾次他義務給乘客提供零錢,“火車站是青島的門面,這些零錢可以幫助到游客,讓他們對青島留下一個好印象。”
心懷熱愛 何懼寒暑
“為什么會來這?因為喜歡,我是交通愛好者,公交車又是最普遍的一種交通方式?!?/p>
十三四歲,大家都在聊QQ打游戲的時候,小澤通過QQ群結識一幫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加入了公交志愿團隊。團隊目前有十幾名成員,最大的大學二年級,最小的還在上初中。他們在群里討論哪條鐵路通車了,哪輛列車又提速了,他們商量公共交通更好的出行對策,還組織到公交站進行志愿服務。
小澤家住在西海岸,沒有其他安排時,他一早就會坐著青西快線到蘭山路火車站,和伙伴們開始一天疏導交通的工作。晚上7點左右,客流量減小后他再乘坐青西快線回家。7月26日,金沙灘啤酒節(jié)開幕那天,他在啤酒城的停車場疏導交通,一直到凌晨12點多才到家。
寒暑假是這幫學生時間最充裕的時候,冬天跑一跑,扎在乘客堆里就沒那么冷,夏天卻只能頂著太陽暴曬逃無可逃?!盁崾强隙ǖ?,有時候汗流得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不過還可以調(diào)節(jié),乘客少的時候我們會去便利店涼快一會?!?/p>
很多人不理解,天氣這么熱又沒有工資,這么做有什么意義,他們也經(jīng)常說自己是“傻子志愿者”,這是一份苦差事,沒有熱愛是堅持不下來的。小澤說,“我覺得熱啊或者不被理解這樣的負面情緒都好像被‘喜歡’撫平了?!?/p>
“我有一本車票夾,里面有308張車票”
2017/7/1復興號正式在京滬高鐵運營G142濟南西—北京南;
2018/8/8京津城際復速350km/h(北京奧運會十周年)C2581北京南—天津;
2018/12/30青島西站通車D4636青島西—青島北
……
這些都是小澤過去幾年見證過的鐵路發(fā)展“里程碑”,車票被他收集在一本車票夾中,一共有308張。說起我國鐵路的發(fā)展,列車車次、運行速度、首發(fā)時間這些信息小澤都信手拈來。
2018年8月8日,小澤原本打算坐G1次列車從北京去上海,正巧趕上了京津城際復速,他先乘坐C2581次列車從北京出發(fā)到天津,見證京津城際實現(xiàn)時速350公里運行?!斑@張車票紀念京津城際復速,見證了國家高鐵技術的提升?!?/p>
除了見證鐵路的發(fā)展,青島地鐵的開通也少不了小澤一行人的身影,2016年12月7日,青島地鐵3號線試乘,2017年12月3日,青島地鐵2號線東段試乘,小澤見證了青島地鐵從無到有到邁向“快車道”的飛速發(fā)展。
“2022年夏天我們再會”
小澤回顧中考結束后的這個假期時在朋友圈寫道,“為乘客解答疑惑,提供換乘方案,引導文明乘車,雖只是細微之事,但都從中收獲了一份激勵和感動。”
這個夏天他做了一個多月的志愿服務,這個夏天他在火車上駛過3458千米。小澤覺得做志愿者是一件幸運的事,了解到更多交通知識,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堅定了自己的熱愛,“開始做志愿者之后,我的學習成績還提高了呢?!?/p>
“媽媽說過,人活著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她也支持我追逐自己的愛好,交通志愿者是我找到的愛好和志愿服務的平衡點?!?/p>
作為一名高一新生,他明白自己的重心要轉移到學習上,“高中不是輕輕松松的三年,這三年我可能只在假期冒個泡,2022年夏天我們再會!”小澤說大學將會選擇交通相關的專業(yè),到更大的天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窩門子了,我們走吧。”談話間,另一名志愿者來便利店叫上正在喝可樂的小澤,“窩門子”是他們的暗號,意思是乘客太多車門就要關不上了。
周五下午4點,在蘭山路火車站等車的乘客漸漸多起來,小澤和伙伴們舉著喇叭站在人群的前方,“來來來大家靠后,給車讓出條道來”,“排好隊不要急,準備好公交卡、乘車碼,注意點老人和小孩”,“來,大哥再往上擠一擠,好了,師傅關后門,出發(fā)”……
“汗流浹背,聲嘶力竭……你會用那個詞來概括這個夏天?”
“甘之如飴吧”他說。
小澤和伙伴們引導私家車駛出公交車道。
小澤說:這位司機大叔車停得太妙了,只留出一個人的通道,這樣就不用擠了。
小澤朋友圈:高中不是輕輕松松的三年,在這里和大家告?zhèn)€別,這三年我可能只在假期冒個泡,請不要忘記我,2022年夏天我們再會!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9-08-29
青島日報 2019-08-29
青島早報 2019-08-29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9-08-28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9-08-29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9-08-28
青島早報 2019-08-29
愛青島 2019-08-29
識別二維碼
關注青島新聞網(wǎng)微信qdxww0532